犬病类
钩端螺旋体病(Leptospirosis)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。
(一)病原体
钩端螺旋体是具有螺旋状结构的,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的微生物。个体细长,达6~30μm,而宽只有0.1~0.2μm,其两端的钩状绕长轴旋转和摆动,使整个菌体可弯成“C"、“S"、“O"等形状。钩端螺旋体对酸、碱均很敏感。加热至56℃30分钟,阳光直接照射2小时,均可杀死。潮湿是其存活的重要条件,对冷冻抵抗力强,在含水的泥土中可存活6个月;在-70℃下使培养物速冻,可保持毒力数年。这在本病的传播上有重要的意义。
(二)流行病学钩端螺旋体很容易穿过消化道粘膜、生殖道粘膜、鼻粘膜和眼结膜,也能从破损的皮肤侵入。钩端螺旋体侵入机体后很快进入血液,积聚于肝脏和肾脏,至后定位于肾脏生长繁殖。犬和鼠均是钩端螺旋体的重要宿主,康复犬经尿液排毒几个月,甚至更长。鼠呈亚临床感染,但长期从尿液排出病菌,在适宜的温度和条件下,病菌可在被尿污染的地表水中增殖,成为自然界的疫源地,从而引起接触的人和犬发病。吸血昆虫也能传播本病,偶尔也可经胎盘传染给下一代。
(三)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5~20天。临床症状和预后主要与感染钩端螺旋体的血清型有关。感染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的病犬,多呈急性出血型或黄疸型经过,症状严重,预后往往不良,但也有部分感染犬呈现以肾炎型为主的亚急性经过。犬群钩端螺旋体的感染几率较高,临床上主要为以肾炎型为主的亚急性或慢性过程,预后良好。
急性出血型和黄疸型:病犬发病突然,几乎无潜伏期,精神沉郁,体温高达41℃,呕吐,震颤,食欲废绝,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充血、出血,呼吸促迫,心律不齐,体表淋巴结肿胀,70%的病犬出现黄疸和血便,尿液混浊色浓,呈豆油色。病犬之后非常衰弱而死亡,病程很短,多数为2~3天,个别病犬发病几小时后即死亡,能耐过1周以上者,多数转归良好。
亚急性肾炎型:病犬精神沉郁,厌食,体温升高,可视粘膜充血,部分病例可见溃烂和出血,肌肉疼痛不愿活动。病情急剧加重时,则发展为尿毒症,出现呕吐、血便、无尿、臭尿和脱水等症状。后期病犬常出现慢性肾炎症状,触诊肾肿大。亚急性病犬经及时有效治疗,预后良好。死亡犬大多死于尿毒症。
(四)诊断
1.病理学诊断黄疸型主要病理变化为黄疸,并伴有脾脏急性肿大,浆膜下、粘膜和肺脏等组织器官出血;肾炎型常见有胃肠炎变化,胃、十二指肠、大肠、直肠粘膜肿胀、高度潮红,并散布有出血点,口腔粘膜、胸膜、腹膜和肾等脏器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和出血斑,肝和脾肿大,肾严重肿大,皮质层布满出血点和粟粒至米粒大的灰白色硬结块,长期患病后死亡犬的肾脏则以变性萎缩变化为主。
2.实验室诊断
(1)微生物学检查直接检查:为了提高检出率,须正确采取病料,一般在发热期采取血液,在无热期及后期采取尿液,死后采取肝和肾脏。在1小时内,用姬姆萨氏或镀银染色后,在暗视野进行直接镜检或用荧光抗体法检查,尿液中钩端螺旋体数目很少,为了使钩端螺旋体在尿液中长时间存活,提供新鲜的非酸性尿液环境,尽量在检验前天投服碳酸氢纳(5~15g)。
分离培养:通常只有当直接镜检不能诊断时,才用分离培养法。一般用柯索夫(Korfhof)培养基,接种后放28~30℃培养,每3~5天暗视野镜检一次,观察有无钩端螺旋体生长,发现菌体即可确诊。本检查方法所用时间较长。
(2)血清学检查凝集溶解试验:本试验是以已知的抗原检查未知的抗体。试验时,先以国内的13群14型标准菌株与被检血清作定型试验,然后以相应菌株与各稀释度血清作定量试验,被检血清的至高稀释度呈现“++"凝集现象时为其凝集效价。当犬血清滴度在1∶100以上呈现“++"凝集现象时,才有诊断意义。本试验特异性高,比较敏感,与异型菌株间无交叉反应,因此,不仅可用于诊断,还可用以鉴别菌型。
补体结合试验:患钩端螺旋体病时,其补体结合抗体于病后第3天即可出现,第4天达高峰,抗体可持续一年之久,故可用于诊断。但此抗原为数型菌株混合抗原,故不能用以定型,一般常用于流行病学的调查和普查。被检血清效价在1∶20以上才有诊断意义。
(五)治疗
治疗原则是抗菌治疗,保护肝脏和肾脏。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治疗先选青霉素及其衍生物,后期可配合使用氨基糖苷类或四环素类药物。使用抗生素后,犬容易出现赫氏反应,往往病情会短暂恶化。病犬可给予10%葡萄糖、维生素C和护肝片。对无尿的犬可给予利尿药物。
(六)预防
1、做好防鼠、灭鼠、灭蜱管理工作,消除带菌排菌的各种动物。
2、消毒和清理被污染的水源、犬舍、饲料、用具等以防止传染和扩散。
3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,一般在仔犬7周龄左右头一次接种钩端螺旋体疫苗,后每隔2周,注射一次,共接种3次,成年犬每年接种1~2次,时间一般选在春秋两季。
4、若发生过钩端螺旋体的犬群,应在检查确定无钩端螺旋体的同时,针对犬群进行一次紧急接种。
5、加强人员防护,防止人体感染。